首页 出境 国内 城市 房产 娱乐 汽车 家居 科技 教育 财经 女性 健康 游戏 综合

“走读香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之节庆民俗

http://www.lvtu128.com    2018-03-28 14:23   新闻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香港盆菜的家国情怀

  导语

  一直以来,“香港”的影像就是一派繁华与繁忙;走进香港,大家都是步履匆匆。其实,这座由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国际大都市,身上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远在那些国际金融机构还未进驻市中心、在工业尚未全面改造香港之前,这座城市已然活色生香:由小村落和市集所组成的围村,村民依赖着土地为生;在市中心不远处,如新界北部的粉岭、上水、元朗等,离尘不离城,自有一番归隐于城遗世独立之感,村民们继续奉行着简朴的生活方式,祖辈的故事和传统依然在这里流淌,一面享受着大都市现代生活之便捷,另一面承继着古老传统习俗之智慧。

图片1.png

  正文

  2018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一天,香港新界粉岭龙跃头村热闹非常,在外地工作或居住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在当地的村民们都聚拢在一起,就为了一年一度的开灯仪式和盆菜宴的开席。

  这一天是村里的团圆之日,盆菜宴席已备好。来到粉岭新围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到老围的客人也多了起来;夕阳之下,华灯初上,亲朋戚友、远亲近邻,就在公祠中、在村头的大树底下,围炉吃盆菜,共叙家常。

图片2.png
图片3.png

  Zaker专题链接:https://app.myzaker.com/news/topic.php?topic_id=5ab0c0749490cb0d2100004d&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农历十五元宵佳节,村里为初生之男丁举行开灯仪式,揭开这一年兴盛、幸福故事的序幕;这里每10年还会举行一次太平清醮,寄托大家美好的愿望。

图四.png

  新界盆菜宴

  据悉,珠三角的“盆菜”发源地正是香港新界,这里的老师傅烹制的盆菜最为正宗、地道,不仅食材讲究、酱汁、手法更有“秘方”。至今,围村居民的盆菜仍坚持“原汁原味,可口可心”的原则。

  盆菜,一盆菜便是一桌宴席,是绝对的主角,盆菜中内涵丰富,食材一层一层叠放整齐,而且颇有讲究,不仅有名贵的食材也有普通家常的时蔬,比如蚝豉寓意“好事”,萝卜菜头取自谐音“彩头”之意,发菜代表着“发财”的美好愿望,慈姑则有“添丁生子”的意思……其它材料还包括鲍鱼、鸡肉、鹅肉、五花腩、鳝干、猪皮、鱿鱼、冬菇、豆腐泡等。

图片5.png

  吃盆菜的时候,也是一层一层往下吃,那时酱汁已深度渗透到食材之中,因此越往下吃便觉越入味,越有嚼头。这种体验便如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吃盆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大家围坐一起,象征着合家团圆,吉庆满堂;盆菜内涵丰富,食用过程中不断加热,热气腾腾,象征着生活十全十美,丰衣足食;且盆菜满溢的形态,宛如“盆满钵满”,繁荣兴旺之感。因此吃盆菜就如一场体验人生的行为艺术,不仅可以饱腹,更能获得幸福感。

  据介绍,盆菜源于宋代。传说当时新界村民将煮好的食材放在盆内,殷勤招待落难到香港的宋帝昺君臣,后来演变为在岁时祭祀、大节日乃至婚嫁庆典礼仪时招待客人的菜肴,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盆菜的做法意头好,也非常适合家族团聚时操作,因此慢慢传输到外地,也日益成为珠三角区域的特色菜肴。以前只是简单的家常食材,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好转,慢慢加入了山珍海味、鲍鱼海参等贵价食材;也成了高档食府、星级酒店的贺年招牌菜式。

  龙跃头文物径

  多元的香港不仅高楼林立,其实,香港的山水之中也有郊野乡村,更有古老建筑值得流连。位于新界的龙跃头村便有保护完好的围楼建筑。龙跃头的名字是不是很特别?相传新界粉岭东北面的山岭上,有龙居于其间,时而跳跃,因而得名。与龙有关的还有聚居于此的皇族后人邓氏。南宋末年,南逃的宋室公主嫁予邓惟汲,并在这里开村立业,历时800多年。

图片8.png

  龙跃头,现有新围和老围。历年来,香港对文物有极强的保育意识,在当地开辟了“文物径”,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至;而附近的居民,也多会徒步而至,甚有从上水信步而来,这里山水秀美,成为郊野徒步的好去处。

  位于松岭邓公祠西面的“老围”是邓氏在该区最早建立的围村。建于山丘之上的老围四面筑起砖墙,加上围门和入口处的高塔,足以保护中央的祠堂以及邻近的住宅。村内还设有水井,以确保在遇到突袭的情况下,仍有水可供应。目前围墙结构和村内布局大多保存完整,仍有族人居住。大粤网专题链接:http://gd.qq.com/zt2018/zdxg/index.htm

图九.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松岭邓公祠,位于老围东面的松岭邓公祠建于16世纪初,旨在纪念开基之祖邓松岭公,是龙跃头邓氏的祖祠。该祠为三进式建筑,屏门设于中进,后进分三殿,正殿供奉历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税院郡马邓惟汲及皇姑赵氏的神位居中,其神主有龙头木雕,有别于其它祖先神主。左殿内供奉对宗族有贡献或功名显赫的先祖;右殿则供奉乡贤。建筑物的祖龛、斗拱、横梁、檐板及墙头均饰有精致的木刻、彩塑及壁画,图案的题材寓意吉祥,充分反映了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艺。每年重要节庆日子,村民们都会汇聚到公祠中进行隆重的仪式。

图片12.png

  新围指的是“觐龙围”,因门额上的“觐龙”题字而得名。这条被四面砖墙环绕的围村,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744年。围门装有一对铜环铁闸,原本包围在四周的护城河现已被填平。围内的楼房布局井然有序,正中主巷尽头设有神坛。四个更楼分布在围墙四角,以作防卫之用。新围的对联上写着:觐龙绵世泽,郡马着家声。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难道这围楼里面居住过郡马?据说,聚居于此的邓氏原为皇族后人。事情还要从南宋末年说起,当年南逃的宋室公主嫁予当地村民邓惟汲,他们在此开村立业,历时800多年,邓是名副其实的郡马爷。

  香港特区政府在文物保育方面的工作一直细致,当地已开辟文物径,香港市民或游客感兴趣的话,皆可寻“龙”而至。据介绍,龙跃头文物径位于香港新界粉岭联和墟东北,是香港政府于新界设立的第二条文物径。这条文物径经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当地居民、北区区议会、香港赛马会、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及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鼎力支持下,于1999年12月4日正式开放。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入龙跃头文物径的文物共有12项,包括:小坑村、新围或称觐龙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觐龙围门楼)、善述书室、永宁围、永宁村或称大厅、东阁围或称岭角围、松岭邓、公祠、天后宫、老围(老围门楼及围墙)、麻笏围(麻笏围门楼)、石庐、崇谦堂。

  沿着龙跃头文物径,大家可游走于自然与古迹之间,访寻皇族的踪迹;还可参与围村至今保留的传统节庆习俗,融入香港新界丰沛的本土生活。

[责任编辑:璐璐]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走读香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之节庆民俗

  本文链接:http://www.lvtu128.com/news/2018/0328/1564.html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
    2016 厦门路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旅图新闻网联系 客服QQ:724868242
    闽ICP备1602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