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境 国内 城市 房产 娱乐 汽车 家居 科技 教育 财经 女性 健康 游戏 综合

门源县农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http://www.lvtu128.com    2020-06-02 16:41   新闻来源:门源县委宣传部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黄继成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本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省的“北大门”。距省会西宁150公里,东出240公里与甘肃省省会兰州相接,北走109公里直通河西走廊,国道227线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规划中的宁武、宁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全州乃至全省藏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地区之一,是青藏高原连接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县境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纯牧业乡2个、半农半牧乡2个、农业乡镇8个)、109个行政村,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地区总人口16.23万人,其中农牧民13.1万人,占总人口的80.7%。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主要有农牧、水能、矿产、动植物、旅游五大资源。

  (二)农牧业概况。农牧资源独具特色,全地区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县属44.43万亩,农作物以油菜、青稞为主,兼种豌豆、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油菜年产量达3万吨,出油率高达40%,素有“门源油、遍地流”的美称,年产油菜花蜜1500多吨、花粉30多吨、蜂王浆20多吨、蜂胶2吨,是青海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藏区青稞制种基地和蜂产品生产重点县。全县现有天然草原679.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621.53万亩,年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畜牧业在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占到近50%,是省州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牛羊育肥贩运基地。一是气候条件独具特色,属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2264.8—2739.8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气温日较差11.6—17.5℃,年均气温0.5℃、降水量520毫米、蒸发量100毫米、有效积温1000—1400℃,具有冬长寒冷、夏短凉爽的特征。植物生长期为100—150天,无绝对无霜期。二是耕地土壤开发前景广,可打造有机农作物,主要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和栗钙土,土体深厚,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在35-50g/kg之间,碱解氮210-320g/kg,速效磷15-18mg/kg,速效钾150-200mg/kg,PH值为7.5-8.5,土壤耕性稳定,适宜性广,保水保肥性能好,宜于发展种植业,深度开发潜力大。三是水利资源丰富,门源是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地跨湟水水系和祁连山内陆水系,总集水面积为6902.26平方千米,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境。县境内有流域面积在50km以上的河流31条,其中浩门河水系23条,祁连山内陆水系8条。地表水年均水量18亿km,储量达56万千瓦。全县森林总面积36.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9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仙米天然林区面积达190万亩,是青海省最大的天然林区,对维系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门源县农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县以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稳定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农牧业总产值11.1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54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15.71%、143.71%。

  (一)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农牧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高产创建农田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万亩左右、建成畜用暖棚10760幢98.94万平方米、建成青贮窖136个、规模养殖小区(场)71处、培育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基地3个、生猪养殖基地4处、自繁自育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3个(规模100头以上的)、养殖冷水鱼40余万尾、建成年产10万吨饲草料加工厂1家、标准化牛改点3处、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00幢。先后实施了13个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在全县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

  (二)以推进产业化进程为目标,农牧业产业悄然兴起。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突出发展区域优势,统一规划,扩大规模,组团发展,形成了竞争有力、增收明显的产业带和生产基地,逐步将门源县打造成为全省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农业基本形成了泉口、东川蔬菜生产基地;青石嘴、皇城饲草料种植基地;北山、西滩青稞制种基地;北山、西滩、泉口高原绿色小油菜生产基地以及仙米、珠固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中藏药材种植基地。畜牧业基本形成了以牛肉、羊肉、猪肉、牛奶、绒毛为主的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皇城、苏吉滩乡天然草原放牧与半舍饲养殖结合的半舍饲养殖区;其他乡镇以牛羊短期育肥、奶牛、生猪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舍饲养殖区和泉口、浩门冷水鱼养殖区。

  (三)以科教兴农为前提,科技推广体系逐年完善。县有农技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站,各乡镇配备了农技推广人员,形成了完整的县乡两级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依托这些体系和自身的研究能力广泛开展各种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在作物育种、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种养技术方面已经是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共同研究,在很多关键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如:门源藏羊“两年三胎”养殖试验获成功,为高寒草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建立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饲草生产基地,等等。另外,以农广校门源分校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联合外部资源,不断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专兼结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扩大培训领域,以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产业培训和发展二三产业及外向型劳务技能培训为主,突出实用性、实效性和技能性。近几年共完成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3.1万人次,“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和村干部等各类培训8894人,开办农民田间学校9所。

  (四)以经营主体为示范,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提升。全县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16家,其中,运行规范的105家,占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5%,注册资金达3260万元,入社成员6200余人,辐射带动农牧户2.3万户;注册认定家庭农牧场98个,带动农户320户;农牧业龙头企业20家。培育和发展的现代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已逐渐成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载体,为高原现代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子。

  (五)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为载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珠固乡东旭村、泉口镇大庄村、东川镇孔家庄村三村评为“中国美丽乡村”;门源百里油菜花海评为“中国美丽田园”油菜花十大景观之一;珠固乡东旭村“桃花源”、泉口镇涌翠生态体验走廊和浩门镇疙瘩村农家院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泉口镇涌翠生态体验走廊打造的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泉口绿园度假村、仙米乡大庄村申报了青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种植的甜脆豆、荷兰豆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东川、泉口、西滩三乡镇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门源菜籽油”和“门源奶皮”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商标、“门源奶皮”获中华老字号保护产品、“西海情青稞酒”获青海省著名商标。2014年农牧民临时摊点经营收入1800万元,占旅游综合收入的5 %,农家乐经营收入达 4096万元,占旅游综合收入的12%。

  (六)以蔬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现有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高原蔬菜基地,力争用2年时间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5年达到2万亩,逐步将门源县打造成为西宁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目前,成立了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出台了《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工作思路》和《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完成了《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省州专家评审,并积极引进青海大禾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引领门源蔬菜产业发展,按照规划在5年内建成2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内设施温棚、小拱棚、露地蔬菜建设按比例同步推进,通过企业自身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七)以项目为切入点,助推农牧业发展。按照青海省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指南要求和我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2010-2014年,实施的农牧项目共119项,总投资5.97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中心,依托门源地理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并形成“一心二轴三片区多基地”的空间结构(即: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培训及信息中心;岗木公路和227国道为发展主轴;皇城乡、苏吉滩等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片区,浩门河谷一带的农牧结合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示范片区,仙米、珠固等乡为主的半农半牧农牧综合发展示范片区;沿发展主轴和次轴的各乡镇布局建设各类生产基地),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

  (一)示范引领促带动,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效能。以浩门河谷为重点区域,以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组装、配套、创新为支撑,以构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农业为目标,重点围绕高原特色粮油、特色蔬菜、饲草产业;节粮型草地和农区、半农区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突出良种繁育、优质高效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本县优势,坚持“生态、高效、富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为重点,采取“一区多园”的方式,创建一批小而精的标准化现代示范园,形成各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二)科学规划为先导,打造高原万亩蔬菜基地。以工业经营理念和方式打造门源县高原万亩蔬菜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做好产销衔接,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土地进行企业化管理、产业化推进,逐步走有机农业之路。通过不断努力,开发质优价适中的高、中、低档系列蔬菜产品,以门源市场为基础,逐步开拓省内外市场,最终形成中国西部高原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和中国高原有机蔬菜标准形成中心。

  (三)农牧结合为基点,狠抓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工作。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本县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草牧业发展区位优势,抓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种养结构的机遇,将种草与养畜、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动年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工作,统筹谋划草牧业发展,支持饲草料种植,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

  (四)转变方式为依托,提升生态农牧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工作。启动生态畜牧业联合社建设试点,推动半农半牧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推广牦牛藏羊高效配套养殖技术,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扶持建设各类种畜场,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畜禽良种补贴。统筹搞好畜棚、贮草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种草、防疫、科技推广等基础工作,巩固提升生态畜牧业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地域特点,按照“集约耕地→扩增饲草→舍饲养殖”和“增草→增畜→增收”的思路,发挥本县耕地面积较大的优势,教育引导群众扩大种草面积,尤其早高位脑山地区和农牧交错地带扩大饲草种植,拓展养畜空间,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年稳定种植多年生饲草料面积5万亩、一年生饲草料面积14.6万亩,推进以饲补牧。大力推广秸秆微贮、饲草青贮等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促进草畜联动、农牧互补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饲草料生产、加工、储备体系和抗灾保畜保障机制。

  (五)质量安全为根本,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加强全县农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和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源头控制质量安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高原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青洽会、清食节等节庆会展和省内外展示展销窗口的作用,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健全农牧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引导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领办和创办农村科技型企业及实体,激发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对企业开展农牧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巩固深化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扩面提质工作。

[责任编辑:A小编]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门源县农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本文链接:http://www.lvtu128.com/finance/2020/0602/8562.html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热点新闻
  • 推荐阅读
    新闻图集
    猜你喜欢
    2016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皮丘广告服务部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72小时内与旅图资讯网联系 客服QQ:724868242
    闽ICP备2001276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