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 应急预案为什么失灵?
进入供暖季一周后,辽宁省会沈阳迎来连续的空气严重污染。然而,一级预警宣布数小时后,建筑工地却顶着停工禁令继续施工、环保局官网瘫痪近两小时、环保局事情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有人提出质疑,面对如此重度雾霾污染,当局的应急预案为何“梗阻”?(新华网11月9日)
国务院2013年7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动作打算》后,各地及时制定了各自的应急预案,沈阳市当局办也在2014年1月下发《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各地当局制定这种应急预案的目的,虽然是更换各类有效力量有序应对重污染天气,以降低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然而,最近沈阳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局部雾霾指数一度打破1400(微克/立方米),在市民等候应急预案发挥积极感化时,这个应急预案却失灵了——多个部分官网未宣布预警信息,环保局官网一度瘫痪;即使沈阳宣布了一级赤色预警,但工地仍旧机器轰鸣,也未对机动车限行。
也就是说,固然有了应急预案,预案内容看起来也面面俱到,但从实际环境来看,预案所发挥的感化微乎其微,有关各方并没有严格凭据预案划定来操纵。那么,沈阳应急预案“梗阻”或失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应该为此次预案失灵包袱失职责任?
按照《沈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划定,未凭据要求及时宣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法子的,要进行责任追究。这一划定很有须要。因为只有严厉追责,才气强化有关方面的责任意识,制止类似情形的重演。
笔者认为,这是一起大众事件,应应当真反思。 所谓“大众事件”,一般是指对社会造成了必然危害和重大影响。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失灵,对本地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好比,医院呼吸科门诊、住院病房的病人数都有所增加;再好比,工地在空气严重污染环境下照常施工,未对机动车进行限行,这会让某些单元、某些人养成不良习惯,最终危害社会。
别的,应急预案失灵还损害了本地当局形象及法令公信力。当局制定应急预案也是一种郑重答理,不按预案划定操纵自然会影响当局形象。并且,各地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时都是依据《情况掩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令,当预案失灵,难免会连累相关法令。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重污染天气 应急预案为什么失灵?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新加 |
新加坡,又被世人称之为狮城,这个国家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没有省市县镇 [详细] |
![]() |
百年时光 以“姓”为证 |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日新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