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情况专家研发水体生态修复新技术 解中国水污染之“痛”
中新网上海11月9日电 (许婧 黄艾娇)仅相距一周,自然水域中的劣五类水即可变身二三类水。同济大学9日透露,该校情况专家柴晓利传授团队研发的水体生态修复创新技术“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即将应用于云南滇池流域30万平米的海东湿地生态修复净化工程中。
跟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和都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污染形势日趋严峻,有专家指中国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400亿元。
中国2014年情况公报数据显示,十洪流系监测的26个重点湖泊和水库中,劣五类水质占7.7%;469个国度重点监测断面中,劣五类水质达13.7%,给周边情况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体河流的管理迫在眉睫。
蓝藻发作、河水黑臭,是当前水体污染中的重要表示,其本质问题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水体自我调理。传统的水体修复路径,一般有河流底泥的清淤、按期换水、投加生物菌种、水生植被规复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不敷和局限性。
“我们这项技术,可通过激活水体本土微生物,将整个水体自己取代传统的生物回响器,大大释放了微生物的发展空间。”柴晓利打了个比方,“比如患伤风,如果身体抵挡能力强,通过有效更换自身免疫力,不吃药便可自愈。”
这一新型技术不只让水体中微生物的脱氮效果获得大幅提升,还能有效降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并能适应高温、高盐等极端水体情况,对消除河流黑臭、抑制蓝藻发作具有显著效应。该处理惩罚工艺占地面积小,操纵运行简便,投资、运行本钱低,每3万平米的水域其设备体积仅有1立方米,设备动力耗损仅约600瓦。
据了解,这一河流生态修复新工艺现已应用于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湖泊及河流管理实际工程中,实施该工艺后,这些地域原本黑臭的水域变得清澈,水体透视度达60厘米以上。
“相信未来几年内,跟着该技术遍及的推广应用,将会为我国消除黑臭水体和蓝藻发作做出重要孝敬。”柴晓利说。(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新加 |
新加坡,又被世人称之为狮城,这个国家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没有省市县镇 [详细] |
![]() |
百年时光 以“姓”为证 |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日新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