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供水24亿立方米 效益日益显现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去年12月12日,一条惠及京津冀豫3800万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432公里的水线将十堰和北京连为一体。今年12月12日,时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周年之际,中国·丹江口水都论坛在湖北丹江口市举行。集会邀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徐德龙,环保部华南情况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等一大批海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合谋“水源地绿色成长大计”。
“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焦点水源区和调水源头,掩护好‘一库清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会上,十堰市市委书记周霁介绍,为了确保输往京津冀豫的水质,多年来,十堰市委市当局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财富成长上,丹江口把环保“第一审批权”作为“高压线”,同时加大对河流的管理。
据介绍,近3年,十堰市先后反对了22个不切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近10年来,先后关停了污染严重的巨细企业100多家;5年来,先后投入3个多亿资金,对产业、糊口废水进行达标管理。同时,对10个重点项目,成立情况打点档案,推进节能减排。
在产业污染受到监控管理后,影响焦点水源区水质最要害的因素则酿成了农业源污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丹江口市大作绿色浩渺“水文章”,加强全域景观化和全域城镇化建设。
“目前,十堰境内汉江干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不变到达国度地表水情况质量Ⅱ类及以上尺度;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已有106项到达了国度一级水质尺度。”周霁介绍,截至11月30日,中线工程全线供水24.6多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等17个大中都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专家建议
建年可调水量动态评估机制
不外,“与计划一期工程年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130亿-140亿立方米方针存在较大差距。”会上,专家们针对输水量问题,集思广益,从差异侧面分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社会、生态可连续成长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积极探索水源区掩护、管理、开发的新路径,努力寻求对应的政策、路径和法子,力求告竣共鸣,为国度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连续成长提供名贵经验。
“汉江及其支流不只是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水电财富最为密集的能源富集区,900多座水电站密布汉江,小水电站给本地带来了严重的环保和水患隐忧,同时,浩瀚水电站协调不力,给中线工程调治带来了必然的安详风险。”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江提出建议: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等新的监测技术,构建保障南水北调安详的水质监控系统,成立年可调水量的动态评估机制,成立水量调治的预警与协调机制。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新加 |
新加坡,又被世人称之为狮城,这个国家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没有省市县镇 [详细] |
![]() |
百年时光 以“姓”为证 |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日新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