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近3.5万人通过旅游业脱贫
“以前,全家人务农,年头忙到年尾,也就是够个肚饱。后来靠着在景区周边开饭店、在景区里打工,我家才摘了穷帽子。”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瓦窑村村民李振伟一家3口在响沙湾旅游景区开展经营活动,一年就能收入20万元左右。
3月的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并不冷清。“两天的时间,我们感受大漠风光,观看鄂尔多斯婚礼,深度体验草原文化,真是不虚此行。”来自天津的游客赵玉梅说。
“去年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毛收入1.45亿,带动景区周边百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响沙湾旅游景区经理张瑞明说。响沙湾旅游景区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实现了由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的转型发展,带动周边村民融入旅游产业,实现了带动性扶贫。
除了旅游产业扶贫,我区不少地区还依托文化、草原、森林等特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改善生态,也让贫困地区村民生活得到了改善。2016年,我区57个国贫、区贫旗县的294个村(嘎查)从事旅游业,近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曾经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村民一年收入不过万。现在家家户户发展农家乐,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干旅游,收入翻了好几番。
为了充分发挥乡村(牧区)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1月,自治区旅游局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牧区)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继续开展旅游行业“万企万村”结对帮扶活动和旅游规划公益扶贫,建立旅游企业与乡村旅游点结对帮扶互助机制,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展乡村(牧区)旅游后备箱工程,依托乡村(牧区)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推进乡村(牧区)旅游扶贫工程。2017年,还要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现代农牧庄园、中国度假乡村、中国风情小镇等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我区把旅游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认准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引导农牧民打旅游牌,走致富路。“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全域旅游理念的树立,不仅会带来游人如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农牧民增收致富,激活地区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持久的效益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不断展现。”张瑞明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篇文章:内蒙古近3.5万人通过旅游业脱贫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旅图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724868242@qq.com。![]() |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新加 |
新加坡,又被世人称之为狮城,这个国家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没有省市县镇 [详细] |
![]() |
百年时光 以“姓”为证 |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经历着日新
[详细]
|